朗读是教学的必备环节|李雯

 
 

 

11月21日
《洛阳教育》刊登
洛八高语文老师 李雯
朗读是教学的必备环节

 

人们常常会用“书声琅琅”来形容校园里的氛围。
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,影视作品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:刚开蒙的儿童,虽手执书本,却并不去看,只是闭着眼睛,摇头晃脑地诵着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。他们很是可爱,就好像是一群小小的雎鸠。很多时候,因为教学任务繁重,教学课时有限,大多数课文篇幅较长等一些因素,朗读在如今的高中课堂越来越难以深入开展。

书读百遍  其义自见

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,使学生领会文章的神韵,陶冶学生的情操。

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的古训就强调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作用,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,书面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,语气、语调、语势、语感,抑扬顿挫、轻重缓急仅靠书面的表达会受到局限。因此,对于书面语言,必须通过朗读,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,使它充满生命力,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文章,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说的正是这个道理。

读书破万卷  下笔如有神

在讲《与妻书》时,学生在读到“意映卿卿如晤”时,便有低低的笑声,而随着名家范读、教师范读,以及学生自读的情感反复渲染,这笑声渐渐隐去,取而代之的是小声地抽泣与不由自主地哽咽,男生表情凝重,女生红了眼眶。我想,这篇文章即使不再去逐字逐句地分析情感,学生也早已体会到了林觉民的家国深情。

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记忆、积累知识,读得多了,就会积累语言材料,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,从而提高语文能力;文章背熟了便于理解,记得牢固了便于吸收利用。清代唐彪曾这样形容反复吟咏、朗读后可达到的美妙境界:“文章读之极熟,则与我为化,不知是人之文,我之文也。”在反复诵读中,前人的美妙语句、精巧心思,在潜移默化中就成了学生的知识储备,会在学生行文时自然从笔尖淌出,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,就真的是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了。

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,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。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男生,上课时只要我提出有哪个同学可以为大家范读,其他同学都会说出他的名字,而他的同桌甚至直接上手推他起立。这一切都源自他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力克强敌,勇夺桂冠,着实在全校师生面前崭露头角。同时,他还积极向校报投稿,参与广播站工作,写作量远远超出其他同学,这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。演讲比赛的获奖、作品的发表,增强了他的自信,使他对语文更加感兴趣,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。

朗读是教学的必备环节

 

“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”朗读是教学的必备环节,放手让学生去读,并不是浪费时间,是对文章的深层理解,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手段。培养充满书卷气的学生,打造有琅琅书声的校园。

 

 

 

文章详情

 

创建时间:2023-11-29 15:57